現在工業生產使用色差儀檢測產品顏色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很多大型工廠都已經開始使用這種精密儀器控制產品的色澤力求產品顏色品質到達最好。事實也證明使用色差儀控制產品顏色非常精確快速,為工業批量生產的顏色品質管理提供最科學最完善的品質管理方法。近幾年在食品行業色澤管理和安全檢測上色差儀的應用也是越來越多,主要是色差儀憑借對Lab值的分析可以清晰給出食品的各項色澤指標,根據這些指標分析出食品不同色澤代表的新鮮程度和營養價值,最終利用這種方式控制食品品質。
茶色色澤是指茶葉在自然狀態下所表現出來的顏色狀況,它與茶葉品質關系密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茶葉的品質狀況。在茶葉感官品質評定中,干茶色澤、湯色、葉底在茶葉感官品質八項因子中占了三項,并依據成品茶色澤將茶葉分為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黃茶、黑茶及白茶六大茶類而形成各自的品質特征。
茶葉色澤是多種色素類物質的綜合反應。除茶黃素、茶紅素在紅茶中的含量較高外,其他色素物質含量都較少。理化測定某一種或幾種色素的含量尚難以代表其色澤狀況。但通過人的感官進行評定,又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品質間的微小差別表現重現性較差。鑒于此,人們開始轉向借助其它儀器對顏色的辨別。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日本有人將色差分析法應用于茶葉色澤測定。L*、a*、b*表色系具有均勻顏色,與人的視覺最相一致,也最直觀,是茶葉色澤測定中首選的最佳色表色系,并利用色差儀測定干茶色澤、茶湯色澤及葉底色澤的方法,應用儀器將茶葉色澤的評價數量化。
后來又以祁紅為研究對象,并建立了干茶色澤與葉底色澤同工夫紅茶品質的相關關系,認為干茶外觀色度值是簡便、快速評價工夫紅茶品質的可行方法。應用前面的方法對炒青綠茶色澤進行測定,測得干茶粉末色度值與湯色分數的復相關系數為0.9405,茶湯色度值與湯色分數的復相關系數為0.9051, 干茶粉末色度值與品質總分的復相關系數為0.9369,并認為用此法對炒青綠茶的品質進行管理是可行的。